热点资讯
配资平台app 你的位置:线上配资股票_配资平台app_配资策略 > 配资平台app > 外汇配资协议 大降薪,启动
外汇配资协议 大降薪,启动发布日期:2024-09-05 10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68

最近,金融业,“哀鸿遍野”。

他们遭遇了“反向讨薪”。

啥意思呢?就是公司向员工讨薪,以前发的薪水,要吐出来。

最先这么干的,是银行,一旦发生风险事件,这个期限内的高管和相关职责员工的绩效薪酬,已经发了的,要全部追回来,没发的,就不再发了。

本来,规定2010年就有了,2021年新规出台,才正式实施,银行也开始披露数据。

不过追回的也不算多。

比如,招行在2023年从4415名员工手里追回了4329万,人均不到1万块,而东莞农商行算多的,延期支付2460人,金额1.1亿,人均4.5万。

追回来的跟赚到手的相比,不值一提。

需要退薪的还有基金业,尤其是公募基金。

央企系的公募基金,已经开始启动退薪了,按照300万的标准,一刀切,倒追到2022年,超标即退。

基金业超标真的是太容易了。

规模越大,收入越高,除了薪资,还有奖金,七七八八下来,基金经理挣到上千万也是很轻松的。

前两年传,明星基金经理松松,奖金高达7000万,这个数字虽然被否认了,但是,他管理的基金规模摆在那里,管理费收到手软,收入自然不少。

如果从央企公募扩展到全行业,金额,都不敢想象。

另外,除了退薪,就是全行业的降薪潮了,各种“小作文”出来:

1、建行总行降薪10%,分行绩效打八折,不少银行也开始削减福利,年终奖打折最低可到0;

2、基金公司要从峰值薪酬1500万,逐渐降低到500万、300万甚至120万;

3、券商除降薪外,还要查合规,头部券商要查从业人员炒股,查亲属账户、IP,并且倒查3年。

保险行业动静倒是不大。

2008年金融危机后,保险就已经收到了明文的“限薪令”,而目前上市险企均薪,只能跟其他几个行业的低线接轨。

过去几年,金融行业的钱也确实太好赚了。

以中金公司为例,2020年,董监高,年薪8位数的,就有7个;2021年,人均薪酬116.4万;2023年均薪70万左右,仍排在券商中第二位。

在降薪幅度上,中金也最高,三年降了40%。

为啥降这么狠呢?内部来说,业绩越来越差。

这几年,银行的净息差越来越走低,现在可以说到历史低点了。

券商的投行和保荐业务,也越来越不好做,2023年中金的手续费收入,大跌近50%。

对普通人来讲,最不配高薪的,就是基金。

基金公司按规模收管理费收到手软,旱涝保收,即便亏成狗,基金经理照常拿奖金,里外里,只有基民损失惨重。

天才松松5只产品,亏损141亿;男神坤坤三年亏了300多亿;女神兰兰4年亏360多亿。

一切看起来仿佛都是数字,但亏掉的都是血汗钱。

而且,你闷声发大财就算了,架不住很多人酷爱炫富,而且各个别出心裁。

有晒秀老公收入水平找优越感的;有自称打工人,然后晒十多万个税单的;还有直接晒自己百万年薪的。

本来,收入下降投资亏损,大家都烦着呢,你这晒收入上来火上浇油,吃相不要太难看了。

也难怪网友们要喷你了,主要是观感太差了。

不过也有人对降薪颇有微词。

北大教授姚洋就说,现在金融业的薪资水平已经跟高科技行业持平了。

而且,金融有道德风险,因为他玩的是别人的钱,“你要补偿他的风险,要监管他,就得给他更高的收入”。

这话挺有意思,但是,这个风险,到底是谁承担了呢?

银行反向讨薪,基金业退薪,那讨回来的退回来的钱去哪儿了呢?当然都是各公司收着了,并没有返给亏损的投资者一毛钱。

还有更有意思的。

有人说,“金融降薪是所有人灾难”,喷高薪属于底层互害了。

这话啥逻辑呢?

金融业的百万年薪,是小镇做题家门实现阶级跃升的通道,而这个通道,被降薪堵住了,再努力也难出人头地。

结果,小镇做题家们也不买账,自己别说年薪百万了,就是金融专业毕业,也很难在金融业敲开门。

不少投行人开始渲染降薪后“恶劣的生存环境”了,结果,普通打工人更难共情了,能比自己的还恶劣?

当然了,大降薪,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,比如:

1、钱在金融行业空转,并不容易流转到实体行业;

2、行业赚钱能力下降,股民、基民们的亏损,也难弥补;

3、金融对人才的吸引力,仍然很大,连高薪的演员都知道金融挣钱容易。

不过,现在整体的大趋势,仍然是脱虚向实,大降薪之后,这种取向更加明显。

金融业的整顿外汇配资协议,降薪也不过是刚刚开始。